

从 600 万奖金到虚拟股权:
华为如何让 “力出一孔” 落地?





2023 年,华为埃塞俄比亚电信扩容项目组收到 600 万元总裁嘉奖时,整个团队正顶着战乱风险完成最后节点。这份奖励并非偶然 —— 背后是华为践行二十余年的 “力出一孔,利出一孔” 激励哲学,它将 19 万员工的能量汇聚成击穿技术与市场壁垒的穿透力。



01
绩效锚点:
把战略 “一孔” 钉进每个岗位



华为的绩效体系从源头解决 “力往哪出” 的问题。通过 BLM 模型解码战略,将 5G 突破、鸿蒙生态等核心目标拆解为部门 PBC(个人绩效承诺),形成 “公司 - 部门 - 个人” 的目标金字塔。这种聚焦在奖项设计中尤为明显:
◾技术攻坚类:“蓝血十杰” 表彰战略级技术突破者,获奖者直接参与核心研发决策;
◾市场突围类:“海外艰苦地区奋斗奖” 配套薪资上浮 30% 政策,定向激励资源向新兴市场倾斜;
◾团队协同类:“最佳项目团队” 评选权重中,跨部门协作贡献占比达 40%,倒逼 “墙内资源流动”。
更关键的是动态调整机制:2024 年云计算业务升级为战略核心后,相关岗位职级普遍上调两级,绩效指标中 “技术专利转化” 权重从 15% 提至 35%,精准引导资源聚焦。



02
激励闭环:
让利益与价值创造同频



“利出一孔” 的精髓在于构建 “价值创造 - 评价 - 分配” 闭环。华为用三层激励体系实现利益绑定:
◾短期物质激励:采用 “获取分享制”,奖金直接与项目收益挂钩。2023 年某 5G 芯片团队因提前量产获人均 28 个月工资奖金,而供应链部门则按交付效率计提奖金;
◾长期利益绑定:虚拟股权与 TUP 计划覆盖 98% 核心员工,2024 年虚拟股分红达每股 1.82 元,工作满 8 年的资深工程师分红常超年薪 3 倍;
◾ 精神荣誉赋能:任正非亲签的 “天道酬勤奖” 不仅有奖金,更配套家属颁奖礼与人才公寓优先认购权。汶川地震中抢通通信的员工,即便离职仍被追回授予纪念章,这种价值认同远超物质激励。
数据印证效果:实施该体系以来,华为员工离职率稳定在 8% 以下,获荣誉激励者晋升速度比普通员工快 20%。



03
进化密码:
在聚焦与创新间找平衡



华为的激励机制从未固化。面对创新业务的不确定性,它探索出 “KPI+OKR” 双轨制:
成熟业务(如供应链)保留 KPI 精准考核,用 “质量零缺陷奖” 强化执行力;
鸿蒙、车 BU 等创新部门推行 OKR,允许目标完成率仅 60% 的团队获 “探索奖”,容错机制让研发试错成本降低 40%。
更巧妙的是 “反腐资金反哺激励”:将廉政查处资金设立 “诚信贡献奖”,2024 年有 12 个团队因流程优化减少浪费获奖,既守住利益底线,又激发精益改善动力。


04
给企业的三大启示



◾聚焦先于激励:先明确 “战略一孔”(如核心技术、主力市场),再设计配套绩效指标,避免资源分散;
◾激励要 “双因素”:物质奖励保底线(行业领先薪资),精神与发展机会(荣誉、股权、晋升)拉上限;
◾机制需动态适配:成熟业务重精准考核,创新业务重试错包容,让激励始终贴合业务本质。
当激励机制能让员工清晰看到 “奋斗即获益,聚焦即突破”,组织自然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。







